;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西宝路12号
电话:0917-3266528
邮箱:bjskgyjs@163.com
当前位置:主页 > 公众考古 > 考古知识 >
岁月抹不去的繁华——陈仓古城(二·3)
浏览: 发布日期:2022-07-01

2700多年前,一位来自东周都城洛邑(今洛阳)的士大夫,行役至曾经是西周都城的镐京(今西安),他满目所见,没有了昔日的荣华繁盛,只有一片忘情生长的黍苗,不时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留下了“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千古咏叹。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春秋更替,历史上那些曾经耸立在宝鸡大地上的文明地标,承载厚重历史的故城,而今却静静地隐藏于陈仓荒野。忽然有一天,他们被考古工作者发现,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图片

 

01
 
 

东墙南段及北墙的发现

 
 
 
图片

 

2005年新年的第二天,吃过午饭,12:40乘徐天进老师的车又去水沟,计划去马家山。

徐老师、史好善去北城墙查验,李宏斌、王云峰测量城墙的长度。我独自沿着昨天走过的路,寻找丢失的钥匙,希望奇迹出现,但最终没有出现奇迹。

在2004年12月31日从东坡上来的路上碰到李宏斌、王云峰,我告诉他们顺坡沿一直测到能看见人家的山头上。我沿着东断崖往北走,仰韶文化堆积令我震撼,从未见过如此规模、内涵如此丰富的文化层迹象。在没有夯土的断面东边有一条宽约10米的开挖沟槽,从沟槽断处向东下去,有一排新盖的砖房,还有院墙,但大部分房屋没有人住,估计是从山头上下来的移民村。在新房的西崖有夯土的迹象,这可以与昨天的发现连接在一起。另在昨天发现夯土的地方(土场)碰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摄影记者。

到了山顶,徐老师说昨天的东北墙角推断不可靠,应该往北几十米,而后在高崖上果然看到了夯土。与老史检验昨天北夯土时,在其北发现了一处夯土层极清晰的两直壁,起初还以为是一座大墓。老史同志自嘲道:“我怎么老是发现西周大墓呢?”他戴着一顶黑色帽子,斜挎发白的帆布大包,穿着老婆缝制的棉窝窝暖鞋,如果不解释,人们还以为他是一位农田里干活的农民。由于在积雪的山梁上爬上爬下,他的棉窝窝暖鞋早已湿透了。所谓的墓葬最后被否定了,应该是北城墙的截面,也就是说,北墙从这里穿过。

 

图片

 

下到新盖一排砖房的地方,老史注意到了东崖上的圆孔,从中掏出的朽木呈白灰状,与西周时期墓葬板灰一样。

这时雷兴山与种建荣也来到水沟一起调查。

这样大规模的城墙与少见的周遗物极不相配,也就是说,目前见到的周代遗迹,不配有这样规模的城址,只有令人震撼的仰韶文化堆积才可相配,难道这就是文献中的姜氏城?

2004年12月31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准备去沟西,但由于新华社记者边江采访,加之当天是2004年的最后一天,徐教授说要回去迎接新年,我们“憧憬”着慰问品山羊已被宰杀,肉已在锅里,仿佛闻到羊肉的香味。2005年元月1日与徐老师等来到水沟,本想去沟西,但由于发现的东墙体规模实在太大,出乎意料,在雪地里走了3个小时,沟西还是未能去成。2005年元月2日依然准备去沟西,让李宏斌、王云峰测量东墙的长度,老史探北墙,还是由于发现东墙南北段而没有去成。

 
 
02
 
 
北墙西段及西墙的发现
 
 

 

2005年新年的第三天12:30许,我与雷教授、种队长、老史乘车去水沟遗址寻找西城墙。

 

图片

 

在水沟西侧被当地人称作许家山的山梁南端发现了一段夯土,由于夯窝不明显,又在夯土层里发现了瓷器碎片,因此排除了西周以前城墙的可能,也排除南墙的可能。

 

图片

 

这里沟壑纵横,沿小径北上,分头沿断崖调查,西周时期遗迹很少,仰韶时期的遗迹也无法与东山梁(峪家岭)相比。走在冬日积雪的山梁上,由于太阳照射,麦地里的积雪开始融化,深一脚浅一脚,迈着“沉重”的步伐,“披荆斩棘”,遥望东山梁的西崖,总想找到城墙的迹象。由于西梁遗迹丰富程度远不及东山梁,地形支离破碎,我忽然怀疑城墙是否跨过眼前的水沟。

 

图片

 

茫然地望着东山梁北墙拐角处的深沟和冬日盖着积雪的梯田,夯土墙在哪里?三个小时的调查,又无大的收获,人困马乏。原来,考古发现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劳而无功的时候。调整心态,在与东山梁北墙平行的地方休息一下,再望望东山梁上夯土墙的走势。忽然在休息处的断崖上发现了夯土,且其与东山梁城墙几乎在一直线上。我大叫一声,“奥——,找到啦。”“雷教授,北城墙过沟啦!”雷教授迈着无精打采的脚步,背着肩包说:“你别开玩笑。”他开始不相信,看我认真的样子,赶紧跑过来:“啊,果真是夯土。”由于其与东山梁北墙东西成一线,我们有50%的把握,但不敢确定。沿此方向西行,在一断梁上又发现夯土,夯层厚度、夯窝大小与东山梁的一样,才基本可以确定。我与雷教授、种队长在此留影。顺着城墙,最后找到北墙的西拐角,墙沿山势缓慢向南延伸。自此,水沟城墙的轮廓大致确定了,即东墙长约1400米,北墙跨过水沟,约1000米。

 

图片

 

图片

 
 
03
 
 
规模宏大的西周城址
 
 
 

图片

 

水沟城址位于凤翔糜杆桥镇水沟村与相家村之间的山梁之上,依山傍水,北高南低,南北高差150米,最高处海拔1070米。整个城址现已被南北纵长1000米、东西横宽200米的水沟分成两部分。东城墙长约1400多米,北城墙长约1000米,西城墙长约1000米,南城墙长约800米。整个城墙依山梁走势而筑,呈不规则形,面积达140万平方米,相当于196个足球场。

图片

整个城址坐落于山梁之上,城墙走势一般沿陡峭的断崖而筑,其防御功能显而易见;其建筑方法特殊,即在断崖处夯土紧贴崖面,如同砌砖一样,既保护崖面又起防御功能,在平缓地带筑墙,宽约3—5米。夯土土质较纯,极为坚硬,板筑夯层清晰,每层约20厘米,夯窝明显,直径约2-3厘米。夯土中偶尔夹有仰韶时期的陶片,有墙体直接压于数米厚的仰韶文化的堆积之上,但丝毫没有影响城墙的稳固性,历经数千年风雨,屹然如故。

与周公庙遗址相比,这里也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建筑材料,如条形砖、空心砖。还发现了排水管道,据当地老百姓讲,以前在这儿还发现过几十米长的管道设施。城内发现多处炉壁遗存,从其烧结迹象看,可能为熔铜所用。另外在城内及南城外还发现夯土基址,应为建筑基础。特别令专家高度重视的是类似今天水泥的房址地面,该地面厚约5厘米,地面平整,质地坚硬,制作极为讲究。龙山时代房址地面多为白灰面,类似今天粉墙的白灰腻子,仅有薄薄的一层,号称新石器时代水泥地面的甘肃大地湾房址的地面也不可与水沟遗址发现的地面相媲美。目前一般认为水沟城址的年代为西周时期。

近年来周原遗址屡有重大考古发现,2003年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址、周原铸铜作坊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4年周公庙遗址一系列重大发现,令学术界震动、社会关注。水沟遗址的新发现,对重新认识周原,树立大周原考古观念,以及推动西周考古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END

 

图文 || 怡华

编辑 || 王含

审核 || 张程